热门关键字:经济学家    部委学者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手机网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热门

专家动态

叶兴庆

叶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http://www.zcmsonline.com/index.php/snzj/886.html

  • 联系方式:
  • 手机号码:
  • 联系邮箱:
  • 助理电话:

详细介绍

  叶兴庆,男,1964年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0年9月-1984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6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1987年获硕士学位。
1992年9月-1995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职学习,获博士学位。
1986年7月-1992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政策研究处,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其间于1988年9月-1989年3月在意大利罗马管理学院学习。
1992年12月-2013年7月,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任副处长(1993年10月)、处长(1997年10月)、助理巡视员(2000年12月)、巡视员(2005年12月),其间于2004年3月-7月在中央党校半年制中央国家机关中青班第一期学习,2012年3月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第63期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学习。
2013年7月至目前任现职,其间于2014年8月-9月参加清华大学-哈佛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公共管理专题研究班学习,2016年3月-7月参加中央党校第40期中青一班学习。
在国务院扶贫办工作期间,主要从事贫困地区发展研究。参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大课题“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研究”,出版了学术专著《中国边缘地带的经济增长》(人民出版社1990年),在《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翻译出版《国外贫困研究文献译丛》(第二辑,改革出版社1993年)、《中国:90年代的扶贫战略》(与高鸿宾、张一明合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获农业部第一届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当时国务院扶贫办为农业部内设机构),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届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涉及“三农”问题的领导同志讲话起草和政策研究。参与起草1993年-2012年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领导讲话,2004年-2013年的10个中央1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其他有关农业农村问题的多个重要文件和大量领导同志讲话稿。在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粮食流通体制、农村税费体制、城镇化、农民工、土地制度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调研材料,多次获得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为推动相关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版专著《现代化与农民进城》(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年)、《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村经济体制》(青岛出版社1995年),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11年和2012年连续获得国务院研究室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中央国家机关公文写作竞赛(调研报告类)一等奖。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工作期间,主要从事“三农”政策研究,以及评估、解读工作。参与起草2013年-2017年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领导讲话,2014年-2017年的4个中央一号文件。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重点课题“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研究(2013)”“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研究(2014)”“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增长动力接续(2015)”“构建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2016)”,参与协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连续性重大课题“中国民生调查”,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部委委托课题,参加和组织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农村改革、中央一号文件落实情况等第三方评估。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等发表论文多篇。多次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采访。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2015)、特等奖(201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优秀调研报告奖(2013、2015、2016、2017)。
 
研究报告
“拖延了半个世纪的农地集中——日本小农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的艰难历程及启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7年专刊32期(总1556期)
“日本大米支持政策的改革动向及启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7年第105号(总5180号)
“日本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做法及启示”(与伍振军、周群力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7年第71号(总5146)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与我国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多元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7年第69号(总5144号)
 
“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转让的总体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6年第159号(总5042号)
“继续释放城乡间资源再配置效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6年第158号(总5041号)
“借鉴国际经验改革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与程郁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6年第140号(总5023号)
“日本加入TPP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应对”(与伍振军等合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6年第83号(总4966号)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四川广安农业绿色发展调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6年第75号(总4958号)
 
“以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六盘水‘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调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5年第165号(总4850号)
“‘十三五’时期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改革总体思路”(与秦中春、金三林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5年第147号(总4832号)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迫切需要改革”(与秦中春、金三林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5年第146号(总4831号)
“把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优先领域”(与陈春良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5年第109号(总4794号)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5年第91号(总4776号)
“广东清远‘自治下移、服务上浮、治管分离’的调查与思考”(与冯明亮、周群力、何宇鹏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5年第61号(总4747号)
“浙江省完善村民自治的探索与思考”(与何宇鹏、陈春良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5年第0号(总4745号)
“河南省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调查”(与冯明亮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5年第59号(总4744号)
 
“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与张云华、伍振军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4年第167号(总4666号)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张云华、伍振军共同署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4年第166号(总4665号)
 
“合理界定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3年第202号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着力探索破解农村融资难题”,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13年第60期
“农产品价格‘破顶’后市场调控应有新思路”,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3年第48号
“应对农产品自给率下降的思路与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3年第36号
“台湾农地流转陷入困境给我们哪些警示”,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3年第31号
“甘肃扶贫调研的感悟和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13年第17号
 
“改革征地补偿制度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2年第36号
“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2年第21号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解决好成本消化问题”,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2年第13号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分析与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2年第2号
“对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分析与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12年第9号
 
“持续释放农业劳动力的思考和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1年第13号
“正确认识和应对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1年第1号
“西部地区水利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西部大开发水利对策研究之一”,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11年第19号
“水仍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突出因素——西部大开发水利对策研究之二”,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11年第20号
“部分国家水利建设做法对我国西部地区水利建设的启示——西部大开发水利对策研究之三”,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11年第21号
“促进西部地区水利建设的建议——西部大开发水利对策研究之四”,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11年第22号
 
“相互制农业保险的成功实践——对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公司的调研”,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10年第62号
“促进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0年第52号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出机制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0年第43号
“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看法和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0年第15号
“通胀预期下的农业政策取向”,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0年第7号
 
“不应把‘双放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先决条件”,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09年第61号
“实现产能提升与生态保护双赢——从兴安盟看如何支持新兴产区提升农业产能”,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9年第71号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农民工——建议把解决进城农民工居住问题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储备性政策”,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09年第29号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之四”,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9年第19号
“用好用足城镇化效应的思考与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09年第9号
“抓住培育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市场的关键环节——浙江省慈溪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做法及启示”,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9年第17号
“找准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09年第7号
 
“接续和提升农业产能的中坚力量——关于龙头企业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中所起作用的观察与思考”,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8年第39号
“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者如何更上一层楼——江西农村电网调查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8年第23号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期待”,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8年第13号
“城乡居民收入究竟差在哪里”,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08年第4号
 
“实现天保工程预期目标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黑龙江森工林区调查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7年第38号
“井井通电  户户持卡——河北电力公司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做法及面临的困难”,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7年第34号
“西部地区也能发展现代农业——云南农业调查与思考”,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7年第21号
“‘招工难’向中部地区蔓延意味着什么”,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7年第16号
“当前农村值得注意的一些新情况——粤西农村调研后的思考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7年第5号
“当前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情况与建议——粤西现代农业建设调查”,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7年第4号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新生事物——3省5县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7年第37期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都应当抓好——云南农村调查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7年第28期
 
“基层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四川省资阳市新农村建设调查”,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6年第58号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破解农村金融难题——四川省资阳市农业‘四亮点’调查”,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6年第55号
“以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福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6年第49号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成功实践——青岛九联集团的做法及启示”,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6年第31号
 
“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十五’农村发展回顾之一”,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5年第30号
“‘三农’政策力度明显加强的五年——‘十五’农村发展回顾之二”,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5年第31号
“经验来之不易、问题依然突出的五年——‘十五’农村发展回顾之三”,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5年第32号
“一个欠发达地区是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赣州调查(上)”,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5年第70号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赣州调查(下)”,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5年第71号
“当前乡镇机构改革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四川平昌县调查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5年第65号
“现阶段不宜过多提高农业用水价格”,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5年第49号
“高度重视沿海防护林在抵御海啸等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5年第12号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5年第16期
 
“关于‘十一五’期间在北方旱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4年第91号
“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之一”,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4年第30号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体制起点——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之二”,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4年第31号
“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基本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之三”,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4年第32号
“统筹城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阶段性目标——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之四”,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4年第33号
“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之五”,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4年第34号
“广东省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促进集约用地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4年第48期
 
“当前主产区粮改进展情况、问题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3年第86号
“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3年第52号
“部分省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做法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3年第43号
“主产区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分析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3年第39号
“SARS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3年第28号
“市场粮价下跌的原因、后果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3年第27号
“农产品如何‘破壁’而出”,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3年第3号
“对农民索取过多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3年第88期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解决四个问题——江西婺源调查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2年第30号
“清理民工收费取得积极进展,巩固成果尚需解决深层问题”,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2年第16号
“改保护价收购为直接补贴农民——安徽调查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2年第7号
“农产品行业协会:现状、问题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2年第17号
“农村扶贫开发”,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2年第58期
“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2年第57期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情况及问题”,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2年第23期
 
“日、韩两国如何开放大米市场”,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1年第65号
“关于明年粮食进口问题的分析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1年第64号
“当前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的基本判断——福建、江西调查之一”,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1年第22号
“进一步完善粮食产销政策  促进市场粮价合理回升——福建、江西调查之二”,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1年第23号
“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问题的调查与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01年第2号
“关于当前农村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对策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01年第7号
“面向国际市场  调整农业结构——加入世贸组织与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之二”,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1年第13号
“我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五大问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之二”,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1年第3号
“明年农产品关税配额进口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1年第30期
“玉米价格走势分析”,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1年第17期
“关于山东省部分县(市)挤占挪用粮食风险基金问题的调查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1年第7期
“关于解决部分农民缺粮问题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1年第3期
 
“确保食用农产品卫生安全的六点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2000年第27号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0年第15号
“促进全国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和区域农业持续均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0年第16 期
 
“贫困县如何调整农业结构——河南省淅川县调查”,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9年第46号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9年第6号
 
“关于用粮食以工代赈促进退耕还林和坡改梯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8年第89号
“河北执行粮食购销政策遇到的问题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8年第39号
“开拓农村市场的潜力、问题及建议”,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8年第27号
“农民有了当家水——山东费县深化农田水利体制改革实行小型农田水利家庭经营责任制的调查”,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8年第11号
 
“建立‘一主多辅’粮食流通新体系”,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1997年第10号
“日本经济的三点印象及启发”,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7年第94号
“农民负担暗访记”,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7年第37号
“落实中央减轻农民负担文件的难点与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7年第5号
“积极稳妥地实现粮价并轨”,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1997年第1号
 
“广西粮食销价调整后社会反响平静——广西粮食调研情况反应之一”,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6年第65号
“扩大流通渠道是解决今年卖粮难的重要途径——广西粮食调研情况反应之二”,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6年第66号
“粮食储备制度的作用为什么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6年第10号
“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九点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6年第7号
“农产品收购不能动用公安和武警”,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6年第3号
 
“稳定市场粮价,抑制通货膨胀,关键在于明年粮食生产有一个新的增长”,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5年第34号
“走资源节约型粮食增长之路”,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5年第32号
“关于当前农业形势和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5年第7号
“日本调整农业保护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5年第26号
 
“辽宁是怎样实现粮食总量平衡有余的”,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4年第69号
“韩国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做法值得借鉴”,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4年第14号
 
“河南省小麦丰收,是不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解决了——河南省粮棉主产区调查情况反映之一”,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3年第64期
“改变价外加价政策,农民反映强烈——河南省粮棉主产区调查情况反映之二”,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3年第65期
“棉铃虫发生早、虫量大、来势猛,棉农闻虫色变开始毁棉改种玉米——河南省粮棉主产区调查情况反映之三”,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3年第66期
“夏粮收购资金缺口大,‘无钱缓收’的口子不可开——河南省粮棉主产区调查情况反映之四”,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3年第67期
“粮食预购定金未到户,政策优惠被截流——河南省粮棉主产区调查情况反映之五”,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3年第68期
“对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中涉及农业部分的意见”,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3年第33号
“粮棉主产区如何摆脱困境——河南4个粮棉大县调查”,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3年第28号
“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费改税’”,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1993年第11号
 
 
学术论文及其它文章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改革》,2018年第1期。
拖延了半个世纪的农地集中——日本小农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的艰难历程及启示(与翁凝共同署名),《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
现代化后半程的农业变迁与政策调整,《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振兴乡村,“制度性供给”为何重要,《半月谈》,2018年第1期。
 
日本大米支持政策的改革动向及启示,《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12期。
以改革创新促进乡村振兴,《经济日报》,
20171228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推进方向,《区域经济评论》双月刊,2017年第6期。
多措并举做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日报》,
20171116
实现国家现代化不能落下乡村,《中国发展观察》半月刊,2017年第21期。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个维度,《中国乡村发现》,2017年第4期(总第43期),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9月。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维度,《三农中国》,第28辑,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77月版
如何让农业“绿”起来,《人民日报》,
20171011
日本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做法及启示(与伍振军、周群力共同署名),《世界农业》,2017年第9期。
制度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根本保障,《农民日报》,
201774
借鉴国际经验改革我国粮食支持政策(与程郁共同署名),载《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201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6月版。
精准扶贫是促进共享发展的关键,《经济参考报》,
2017622
中国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多元化离不开“一带一路”,《中国经济时报》,
201762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
农业供给体系要着力提高“三个能力”,《北京农村经济》,2017年第4期。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须牢记初心,《经济日报》,
2017410
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转型:从增产导向到竞争力导向,《改革》,201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全文转载)。
突出生态功能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73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大重点方向,《中国乡村发现》,2017年第1期(总第40期),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1月版。
新型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轮廓逐步清晰,《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4期。
为进城落户农民建立“三权”退出通道,《农村工作通讯》,2017年第4期。
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转让的总体思路(与李荣耀共同署名),《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新常态下应继续释放城乡间资源再配置效应,《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年第1期。
 
借鉴国际经验改革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与程郁共同署名),《中国经济时报》,
20161212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四川广安农业绿色发展调查,《中国经济时报》,
20161012
农业供给侧改革呼唤更多“城归”,《人民日报》,
20161219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日报》,
20161215
脱贫进展检验共享发展成效,《人民日报》,
2016127
“三权分置”让各方放心,《中国经济导报》,
2016122
如何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农经》,2016年第12期。
“三农”政策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中国经济报告》,2016年第12期。
从经营权看农地“三权分置”,《财经》,2016年第31期。
农业政策体系重构需在“六个方面”发力,《农村工作通讯》,2016年第22期。
新形势下“三农”政策创设的“三个遵循”,《农村工作通讯》,2016年第21期。
农地“三权分置”要有利于现代化,《人民日报》,
2016113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培育“新主体”要兼顾紧迫感与耐心,《天津日报》,
20161010
把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作为重要抓手,《经济日报》,
201691
中国集体所有制下的产权重构,《中国乡村发现》(总第37辑),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8月版。
从两个维度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北京农村经济》,2016年第7期。
从制度性排斥到制度性争夺——构建把流动人口留下来的激励机制,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复旦大学编《智汇: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口流动迁移》,第8-12页。
“严”与“实”是智库人的根本遵循,载《讲党性敢担当——中央党校中青班学员专谈》,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6月版。
开放式筹集与开放式配置扶贫资源,载《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6月版。
演进轨迹、困境摆脱与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选择,《改革》,201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农业“走出去”需要解决六大问题,《农民日报》,
2016629
以三大创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北京农村经济》,2016年第9期。
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农村和谐稳定,《农民日报》,
2016528
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半月谈》,2016年第10期。
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乡村发现》(总第35辑),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4月版。
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农民日报》,
2016423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与实现路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4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决定成败,《中国经济时报》,
2016318
抓准抓好农业结构性改革,《紫光阁》,2016年第3期。
以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经济时报》,
2016229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日报》,
2016225
“十三五”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窗口期,《中国经济时报》,
2016129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迫切需要改革(与秦中春、金三林共同署名),《环球财经》,201623月号。
重构农村集体产权之思,《财经》,2016年第2期。
把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优先领域,《中国经济时报》,
2016115
“十三五”时期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建议(与秦中春、金三林共同署名),《中国经济时报》,
201653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
 
“中国农业现代化正处在关键的节点”,《中国乡村发现》,2015年第4期。
“对山东供销社服务规模化探索为何成功的思考”,载《服务规模化与农业现代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版。
“集体所有制下的产权重构——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之间寻找平衡点”,载《集体所有制下的产权重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8月版。
“集体所有制的前世今生”(与韩俊、张云华、伍振军共同署名),载《集体所有制下的产权重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8月版。
“集体所有制的本质特征”(与韩俊、张云华、伍振军共同署名),载《集体所有制下的产权重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8月版。
“集体所有制下农用地的产权重构”,载《集体所有制下的产权重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8月版。
“构建多层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与张云华、伍振军共同署名),载《集体所有制下的产权重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8月版。
“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建议”(与程郁共同署名),《中国国情国力》,2015年第9期。
“农业绿起来不是退回到传统农业”,《人民日报》,
2015813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权利分割及制度建设”,载《中国农村金融前沿论丛(2015)》,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6月版。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经济时报》,
2015720
“建立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第7期。
“差异化竞争  绿色化生产”,《农民日报》,
2015611
“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与新举措及其实现路径”,载《2015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5月版。
“促进农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时报》,
2015513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产权重构”,《中国经济时报》,
201552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7期全文转载)。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产权重构”,《中国经济时报》,
2015527
“宅基地的产权重构”,《中国经济时报》,
2015515
“农用地的产权重构”,《中国经济时报》,
2015513
“集体所有制下农用地的产权重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15年第7期全文转载)。
“农业发展需要加快培育接续力量”,《人民日报》,
20150316
“准确把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论”,《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2期。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多管齐下”,《中国经济时报》,
2015123
“成为主粮至少要过三关”,《农民日报》,
2015113
 
“农村产权流转应尽快建立完整高效的市场体系”(与张云华、伍振军共同署名),《中国经济时报》
20141219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有待健康发展”(与张云华、伍振军共同署名),《中国经济时报》
20141216
“从美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看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时报》
20141010
“我的学术人生”,《世界农业》2014年第8期。
“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突出矛盾与未来走向”,《管理世界》2014年第9期。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第6期。
“牢牢守住乡村治理的红线”,《农民日报》,
2014610
“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紧”,《经济日报》,
2014610
“从事农村金融工作要有普惠精神”,《金融时报》,
2014529
“发展普惠金融需要‘穷人银行家’”,《人民政协报》,
2014527
“准确把握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政策含义”,载包月阳主编《国研专家展望中国改革下一步》,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4月版。
“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如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下)”,《中国经济导报》,
2014426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应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论如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中国经济导报》,
2014419
“把庄园装入制度的笼子,把经济装入生态的笼子”,载《专家学者论生态庄园经济》,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3月版。
“如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民日报》,
2014327
“以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韩俊共同署名),《人民日报》,
2014322
“准确把握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政策含义与实现路径”,《农村经济》,2014年第2期。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新变化及其实现路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第2期。
“‘健康产能’的增长如何跑赢‘有毒产能’的退出”,《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准确把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四个新变化”,《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第1期(《红旗文摘》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重在落实”,《理论视野》,2014年第1期。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群言》,2014年第1期。
 
“从四个方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第12期。
“合理界定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中国经济时报》,
2013125
“坚守‘同步’底线抑或开创‘反超’奇迹——今后8年农民收入增速能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吗”,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农村改革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1月版。
 “通过城镇化扩大内需是立足长远的战略选择”,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编《人的城镇化——40余位经济学家把脉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6月版
“新形势下亟需完善村级治理机制”,《农民日报》
2013年8月10日第2版
“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年3月版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年3月版
“农业经营体制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农民日报》
2013年2月8日第2版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前世今生”,《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第2期
 
“中国农业的体制转轨与发展转型”,《农村工作通讯》2012年第12期
“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迈过农业这道坎——从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主题看我国农业的出路”,《国际金融》2012年第3期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3月版
“如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3月版
“怎么看城镇人口过半”,中宣部《时事报告》2012年第4期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是否已经到来”,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编《收入分配改革的破题之路》,2012年2月版
“努力延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势头”,《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5期
 
“我国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国际金融》2011年第2期
“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3月版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哪些举措”,《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3月版
“持续释放农业劳动力的思考和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第5期
“持续释放农业劳动力仍应是基本政策取向”,《农民日报》
2011年5月28日第3版
“针对农业农村薄弱环节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农民日报》
2011年2月1日,载唐园结、孙林主编《黄金十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轨迹》,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9月版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农民日报》
2010年2月9日第1版,唐园结、孙林主编《黄金十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轨迹》(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9月版)
“浦东城镇化镜鉴”,《中国改革》2010年第9期,王烁主编《变革世界的中国策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6月版)
“通胀预期下的农业政策取向”,《国际金融》2010年第2期
“农民‘退乡进城’过程中的集体产权处置问题——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尹成杰主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
“农民‘被城市化’过程中的集体资产处置问题——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编《‘十二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与挑战》(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China’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olicies,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V38, No4, 2009(http://journals.uni-hamburg.de/giga/jcca/article/view/120/120)
“尊重市场规律  政府引导服务”,《农民日报》
2009年3月13日第9版
“金融危机之下更要重农”,《农民日报》
2009年2月7日第3版
“做大做强中心镇事关经济长远发展”,《农民日报》
2009年1月27日第7版
“在应对危机中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国际金融》2009年第3期
“在应对危机中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学习与研究》2009年第2期
“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四个猜想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三条路径”,载《转型中的农村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战略》(第四届中国农业现代化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欧洲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发展大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版)
 
“走向现代企业要结合好村情”,《农民日报》
2008年10月20日第8版
“找准发展县域经济的着力点”,《经济日报》
2008年2月2日第6版
“农业生产丝毫不能放松”,《经济日报》
2008年10月17日第4版
“继续做好放活农民的大文章”,《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5期
“新思路保供给促增收”,《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2期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政策建议”,《林业工作研究》2008年第1期
“工业化中期建设现代农业必须科学处理的几个关系”,《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1期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观察”,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坛,沈阳,2007年11月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西安城市规划》2007年第1期
“中国农业亦应‘走出去’”,《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20期
“理性看待农产品贸易逆差”,《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19期
“现代农业与我国农业发展”,《华夏星火》2007年第3期
“国外农业产业链运作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开发性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第2期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四点认识”,《今日中国》2007年第1期
Farm trade deficits: No cause for concern, 
China daily, May 14, 2007
“农业发展应实现‘五好三快’”,《经济日报》
2007年10月9日第16版
“拓展功能  促进增收”,《经济日报》
2007年8月7日第16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经济日报》
2007年1月15日第6版
“关于全球化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两个基本面”,载《全球化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
 
“扎实推进  务求取得实效”,《农民日报》
2006年6月30日第5版
“注重探索现代农业经济制度”,《农民日报》
2006年12月14日第6版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日报》
2006年2月13日第6版
“2007:现代农业瞄准三大着力点”,《半月谈》2006年第24期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农村经营管理》2006年第11期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山西农经》2006年第5期
“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国际金融》2006年第5期
“‘十一五’期间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研究”,《农村经济文稿》2006年第3期
“建设新农村应遵循共同规则”,《农村工作通讯》2006年第2期
“要让农民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参与城镇化建设”,四川省委政研室《调查与决策》2006年专刊
“谈谈现代农业制度建设问题”,载毕美家主编《论现代农业制度建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四点认识”,段应碧主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2006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7月版)
 
“把握五个关键环节,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农民日报》
2005年10月26日第3版
“重视提高耕地质量”,《农民日报》
2005年2月2日第3版
“紧紧抓住资源资产化”,《福建日报》
2005年7月5日第5版
“多途径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人民日报》
2005年1月10日第13版
“‘十一五’期间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研究”,《农村工作通讯》2005年第12期
“新农村建设应成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半月谈内部版》2005年第12期
“统筹城乡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与主要途径研究”,《农村经济文稿》2005年第4期
“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回顾与展望”,《宏观经济管理》2005年第3期,或《农村经济文稿》2005年第2期
“新一轮粮改的突破及其局限性”,《农业发展与金融》2005年第1期
“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1期
“未来中国农业政策走向分析”,《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第1期
“我国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2005年4月29日“新华网”
“应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农村工作通讯》2005年第7期
 
“从一号文件解读粮改新突破”,《县市领导内参》2004年第6期
“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改革报》
2004年9月24日第5版
“‘老区’发展要处理好五大关系”,《中国改革报》
2004年5月15日第1版
“全球化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中国信息报》
2004年4月29日第3版
“为乡企发展创造宽松政策环境”,《中国乡镇企业报》
2004年2月25日第1版
“多予少取放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日报农村版》
2004年2月23日第14版
“新一轮粮改的突破及其局限性”,《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0期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国老区建设》2004年第5期
“消除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城乡建设》2004年第1期
“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上的主题发言”,《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
 
“多予少取放活”,《农民日报》
2003年12月29日第3版
“注重组织模式创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农民日报》
2003年2月28日第6版
“十六大对‘三农’问题的新论述”,《古今农业》2003年第1期
“农村税费改革要有新突破”,《中国税务》2003年第6期,或《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88期(总第1760期)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机遇与对策”,载黄宗煌、滕藤主编《生态经济、生态旅游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2003年两岸环境保护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台湾鼎茂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九十四年二月版)
“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0题》(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增加农民收入要有硬措施”,《调研世界》2002年第4期
“创良好环境  促农民增收”,《经济参考报》
2002年3月13日第9版
“改粮食保护价收购为直接补贴农民——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重大调整”,《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7期
“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8期
“发展农业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载中共徐州市委办公室、政策研究室编《徐州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资料汇编》(2002年6月)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农业年鉴(2002)》,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财政支农的三个落脚点”,《农村工作通讯》2002年第6期
 
“适应产销形势,完善产销政策——对福建、江西两省的调查”,《调研世界》2001年第6期
“当前粮食产销形势及进一步完善产销政策的建议”,《农村经济文稿》2001年第3期
“加快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农村经济文稿》2001年第1期,《内部文稿》2001年第10期
“小城镇发展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小城镇建设》2001年第12期
“《探索规律,研究方法——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总结》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
“世纪初的‘三农’问题”,载云南省教育厅组编《形势与政策》(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版)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牛若峰、朱泽主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8月版)
 
“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8期,《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103期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四个着力点”,《科学时报》
2000年3月14日
“农业结构调整应向深度调整转变”,《学习时报》2000年1月10日
“21世纪农业发展呈现新趋势,农资行业面临新挑战”,《农资科技》(双月刊)2000年第4期
“论建立高效农业体系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扩大内需应立足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关于2000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需求的十点建议”,《调研世界》2000年第2期,《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14期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作物杂志》2000年第1期
“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载牛若峰主编《中国发展报告:农业与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
 
“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11期,《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第112期
“如何重建农村税费体制”,《半月谈》1999年第9期
“论粮食供求关系及其调节”,《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农村经济文稿》1999年第4期
“开拓农村家电市场专家谈”,《电气时代》1999年第7期
“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开放潮》1999年第3期,《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94期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两点思考”,《调研世界》1999年第3期
“做好‘变’的文章”,《半月谈(内部版)》1999年第1期
“城市化的另一种阻力”,《经济学消息报》
1999年12月31日
“大战略呼唤大手笔——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思考”,《经济参考报》1999年8月25日

“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国经济时报》1999年8月4日
“用粮食以工代赈促进退耕还林和坡改梯的政策建议”,《经济参考报》1999年3月17日
“粮食:还能以产量论英雄吗”,《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2月19日“农产品价格与市场”,载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编《中国农村50年》,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改革以来我国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回顾与思考”,《调研世界》1998年第12期
“论新一轮粮改”,《管理世界》1998年第6期
“制度创新是调动农民水利建设积极性的关键”,《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7期
“农业生产结构:变化过程与政策启示”,《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6期
“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现代金融导刊》1998年第3期
“促进多渠道参与粮食流通”,《农业发展与金融》1998年第1期(获此刊优秀论文奖)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两点意见”,《调研世界》1999年第3期
“减轻农民负担出路在于体制创新”,《中国经济时报》1998年11月18日
“正确看待‘30年不变’”,《经济参考报》1998年10月27日第四版
“‘果园庄园’:说是?说不?”,《中国经济时报》1998年10月28日第五版
“农业现代化的希望之路”,《经济日报》1998年10月12日
“应该审慎对待‘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的说法”,《经济学消息报》1998717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出路何在”,《经济学消息报》1998522
“当务之急:尽量保护农业生产能力”,《经济学消息报》199826
“从体制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经济参考报》1998217日
 
“积极稳妥地实现粮价并轨”,《改革与理论》1997年第6期 

“新一轮粮价周期与政府的反周期政策”,《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9期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湖南贯彻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做法与启示”,《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1期
“广西粮食购销中的两个突出特征”,《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第3期
“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七大特征”,《经济学消息报》1997年4月4、18、25日连载
“粮食流通体制如何改”,《经济学消息报》1997年5月16日
“狼并没有来——从世界粮食市场转危为安得到的启示”,《经济学消息报》 199781
“两田制:利弊还待权衡”,《经济学消息报》1997822
“粮市为什么托不住”,《经济学消息报》199795
“农民收入增长与反贫困”,载《中国农业发展全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粮食储备制度的作用为什么没有预期的那么大”,《中国粮食经济》1996年第5期
“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九点建议”,《中国软科学》1996年第11期
“农产品收购不能动用公安和武警”,《中国商报》1996年4月17日第三版
“中国农业制度:从人治向法治转换”,《农村合作经济经营与管理》1996年第12期
“我国粮食贸易的历史性转折与政策走向”,《经济研究》1996年第11期
“现行粮食定购定销制度亟待改革”,《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11期
“中国粮食生产管理体制的效率评估与改革建议”,《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4期
“我国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效率评估与改革建议”,《调研世界》1996年第2期
“我国粮食市场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调研世界》1996年第5期
“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载《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8月版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政策含义、出台背景与完善建议”,《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1期
“农业事权划分不当的效率损失”,《经济学消息报》1996年3月1日第3版
“县(市)经济体制改革展望”,载《中国县(市)改革纵横》总论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
“县(市)行政体制改革展望”,载《中国县(市)改革纵横》总论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
 
“走资源节约型粮食增长之路”,《中国农村观察》1995年第5期
“日本调整农业保护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5年第11期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对策”,《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第2期
“通过市场配置粮棉主产区劳动力资源的几个问题”,载《粮棉主产区经济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沿海发达地区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载《沿海地区农业规模经营问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现象·启示·释疑”,《兴福之路》,济南出版社1995年版
“政府微观规制职能履行过程中的代理问题”,《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3月4日第3版
“市场经济与农村社区共同体职能的转换”,《农村经济文稿》1995年第6期
“当前农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途径”,《农业发展与金融》1995年第9期
 
“韩国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做法值得借鉴”,《经济学消息报》1994年4月28日第2版
“论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4期
“进一步发育农村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载《农村·市场·政府》,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版
“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农村经济文稿》1994年第6期
“1994年仍要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经济研究参考》1994年第99期
“让转移出的农民‘沉淀’下来”,《中国农民》1994年第6期
“重构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考”,《经济学消息报》1994年9月29日第三版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载袁木主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载袁木主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对中国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政策的总体评价”(与Albert ParkScott Rozelle合作),发表于“中国反贫困政策研究论坛”,中国贫困问题研究专业委员会,1994年10月,北京
 
“粮棉主产区如何摆脱困境——河南4个粮棉大县调查”,《经济日报》1993年9月2日第1版
“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费改税’”《农民日报》1993年7月25日第2版
“市场经济下农业政策的重点”,载游宏炳主编《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政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
“市场经济下政府管理农业的职能”,载游宏炳主编《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政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与农业”,《农民日报》1993年11月28日第3版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民收入水平问题”,《农村经济社会学刊》1993年第3期
“论边缘地带的区域经济政策环境”,《开发研究》1993年第4期
“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农产品价格问题”,《经济研究参考》1993年第116期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进一步转换”,载《农村·市场·政府》,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版
“小规模农户兼业经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1993年第2期
 
“工业化、小规模兼业经营与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文稿》1992年第10期
“关于四川省扶贫开发情况的调查报告”,《开发与致富》1992年第8期
“河北北部边缘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开发论坛》1992年第2期
“核心—边缘格局的历史起源”,《开发研究》1992年第4期
“论工农关系的李嘉图陷阱”,《农村经济研究参考》1992年第6期
“农业剩余与经济发展”,《经济研究》1992年第1期
 
“工业核心与农业边缘:对工业化过程中工农关系的把握”,《农村经济文稿》1991年第4期
“从核心—边缘的角度看水库农村移民遗留问题”,《经济开发论坛》1991年第4期
“边缘地带政府收支行为分析”,《经济开发论坛》1991年第3期,或《经济研究参考》1992年第18期
“将空间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经济开发论坛》1991年第2期
 
Anti-Poverty Focused Programs in the MountainsExperience in China(与高鸿宾合作),发表于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Mountain Agriculture,Sep.10—14,1990,Kathmandu,Nepal,并收入大会文集
“山区发展的新思维”,《经济开发论坛》1990年第12期
“论农业比较利益与农业徘徊”,《农村经济文稿》1990年第6期
 
“内蒙东部牧区扶贫开发剪影”,《开发与致富》1989年得11期
“沂蒙山区开发分析”,《经济开发论坛》1989年第9期
“发展援助与宏观经济”,《经济开发论坛》1989年第7期
“四川省南部、青川两县水库淹没区调查”,《开发与致富》1989年第6期
“四川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调查”,《开发与致富》1989年第6期
 
“论我国农业问题的本质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第10期
“低收入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农村经济与社会》1988年第4期
“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探索”,《社会保障报》1988年7月15日
 
“西奥多·舒尔茨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7年第126期”  

“关于政策研究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1987年第8期
“贵州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实践的启示”,《老区建设报》1987年5月9日
 
“农业利用外资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参考》1986年12月17日
“依靠科学技术 开发贫困地区”,《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86年第6期
“略论农业经济宏观管理的微观经济基础”,《农业技术经济》1986年第7期